<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社会新闻

        “斗”起来 传下去 让千年社火更加璀璨

        农历正月十五到十七在南郑区协税镇,一场场热闹的社火表演让当地的新年庆祝活动掀起高潮的同时,也为当地新年画上了圆满的句号。高跷社火、悬台社火、舞龙、彩船等多种社火形式争奇斗艳、热闹非凡,不宽的协税长街人流不息、挤满了围观的群众,到处洋溢着热闹祥和的年味。

        社火表演队伍中一群可爱的孩子尤为吸睛,他们装扮上表演“行头”,高高地立于悬台之上,或威武严肃,或灵动俏皮,认真地演绎着自己承担的角色。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协税社火千年来靠什么传承?这些孩子在传承过程中又承担什么重任?传承过程中又面临哪些困难?2月6日下午,记者前往南郑区协税镇听新老传承人们讲述如何让协税千年社火更加璀璨。

        “说起耍社火,人人有一手!”

        协税社火有“兴于唐,广于宋,盛于明、清”之说,其中包含高跷社火、悬台社火、舞龙、彩船等近十种类型,几乎涵盖了陕南地区社火的所有种类,以雄、奇、险、趣、美、斗等特点惊艳于世。

        “上至99,下至刚会走,说起耍社火,人人有一手!这就是我们协税耍社火的真实写照。”协税社火协会会长周世富告诉记者,协税社火能千年流传靠的就是当地浓厚的“耍社火”氛围。一家几代,从爷爷、祖爷爷起耍社火的人家在这里比比皆是,农忙时做工,农闲时耍社火,逢年过节更是组织起队伍“大耍特耍”。

        今年11岁的小女孩袁可馨是协税高跷社火的第六代传承人,小小年纪的她已经是耍了6年的“老社火人”。“我外公教会了我妈妈和姨妈踩高跷,在我五岁那年就开始参与了悬台社火的表演,后来我主要是跟着妈妈和姨妈学习高跷,现在我已经熟练掌握高跷技巧,踩起来也能如履平地。”袁可馨说,现在家里除了妈妈、姨妈和自己以外,表姐、哥哥都在学习协税高跷社火,这是家乡文化的代表,有了他们的加入一定会源远流长。

        “斗”起来才能传承得更好

        在千余年的历史演进中,协税社火已从最初的祭神、送神,逐渐发展为弘扬传统文化、教化民众的大型民俗文化艺术活动。采访中记者跟随周世富拜访了该镇的上街、下街两支社火队伍负责人,途中周世富介绍到:“都说雄、奇、险、趣、美、斗是协税社火的特点,但我觉得‘斗’才是精髓和灵魂所在。千百年来也正是有了这个‘斗’的传统,我们的社火表演才能长盛不衰。”每年的腊月二十三开始,这里的群众就要为正月里的社火表演准备起来了。外出打工的姑娘小伙早早返回家乡,拉起上街、下街两支社火队伍筹备表演内容,就为了新年里这一盛大的狂欢。

        “协税社火既斗智慧也斗耐力。表演的时候,表演队伍各自摆开阵势,以神话、历史或小说人物装扮出场。比如一方扮孙悟空,另一方就请出如来佛压住,如此往复。双方舞龙的时候,讲究龙头龙尾不换人,以此考验耐力,决定胜负。”协税镇下街社火队负责人王明显一边讲着,一边给记者展示着社火表演的各种道具。

        王明显向记者展示协税高跷社火中使用的各类高跷。

        只要准备拉起队伍耍社火,两支队伍的负责人就化身“导演”,各自按惯例和对方拿手好戏进行排兵布阵,选定与对方“斗”的节目,力争在表演过程中拔得头筹。“哪一队的表演更有新意、难度系数更高、绝活更多、更受群众喜爱就算胜利,有点打擂台的意思,尤其是每年元宵节三天的社火表演,大家相互都憋着一股劲,一定要把最好的状态‘耍’出来。”协税镇上街社火队负责人高彦军这样向记者介绍道。

        小小传承人肩负着社火的未来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协税镇小孩子从四五岁就开始接触并参与社火表演,悬台社火因为其特殊的表演形式是这些孩子们最先接触的。“每次表演都会被固定在悬台上两个小时,中途会换装,一般会有3到6个角色的变换,有的小孩子也会坚持不下来哭闹。”6岁的小姑娘杨凯月告诉记者,虽然表演悬台社火很辛苦,但每年寒假她还是会让父母积极帮她报名参加。

        采访中,记者从南郑区文化馆了解到,协税社火中的高跷社火于2009年6月成功申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保护单位从2013年开始每年拿出经费对协税社火高跷传承人进行抢救性保护,截至目前累计投入40余万元。小姑娘袁可馨告诉记者,除了跟着家人学习高跷,每年寒暑假的高跷社火培训班她从来没有错过。

        “我们的社火表演要兴旺、传承下去,未来都肩负在这些小小传承人的身上。”周世富说,由于协税镇当地拥有良好的“耍社火”氛围,传承人的培养阻力相对较弱,但目前也只有协税高跷社火成功申报省级非遗,悬台、舞龙等其他社火项目依然存在缺少保护经费等难题。此外,除了社火技艺的传承,地方特色浓郁的社火道具、服装、化妆与普通舞台服化道有着较大区别,因此与之配套的道具、服装、化妆等人员的培养也需要加强,只有这样才能原汁原味的将这一古老的社火表演更好的保护和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