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end id="h4sia"></legend><samp id="h4sia"></samp>
<sup id="h4sia"></sup>
<mark id="h4sia"><del id="h4sia"></del></mark>

<p id="h4sia"><td id="h4sia"></td></p><track id="h4sia"></track>

<delect id="h4sia"></delect>
  • <input id="h4sia"><address id="h4sia"></address>

    <menuitem id="h4sia"></menuitem>

    1. <blockquote id="h4sia"><rt id="h4sia"></rt></blockquote>
      <wbr id="h4sia">
    2. <meter id="h4sia"></meter>

      <th id="h4sia"><center id="h4sia"><delect id="h4sia"></delect></center></th>
    3. <dl id="h4sia"></dl>
    4. <rp id="h4sia"><option id="h4sia"></option></rp>

        当前位置:
        关于中药材产业发展的调查与对策
        2020-10-28 08:30
        来源: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秦巴无闲草”。中药材产业作为镇巴县四大主导产业和产业扶贫的重点之一,自2017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中药材产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的变化,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困难,直接影响着中药材种植户的积极性和纯收入。通过深入碾子、大池、青水、长岭等9个镇10家专业合作社、12家公司和镇巴县中药材产业园区项目建设地,实地调研走访和认真分析研判,作如下思考和对策建议。

        一、 基本情况

        近年来,县政府及业务主管部门高度重视药材产业发展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深入调查研究,出台政策激励,注重系统谋划,强化技术支撑,形成了产业发展合力,极大地促进了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截止2019年底,全县中药材地存面积达23.9万亩,从事中药材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专业合作社总数达到了188家,4000余户贫困户参与了中药材产业相关环节,并获得了一定的收益。2018年,全县中药材产量达1.9万吨,产值达3.75亿元。镇巴大黄、镇巴天麻成功申报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镇巴大黄入选“秦药”大品种名单。

          (一)高度重视,科学优化区域布局。2017年以来,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决定》和《镇巴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基金管理使用办法(试行)》等政策措施,每年拿出3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聘请省政府投资评审中心编制了《镇巴县中药材产业发展及扶贫规划(2017-2021年)》。调研的镇也都成立了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该项工作的推进和统筹协调。兴隆镇结合辖区地理环境特点,规划三个中药材种植片区,实现分类发展、协同推进。长岭镇形成了山上建基地,山下建园区(工厂)的中药材发展思路。镇根据辖区自然资源和区位特点,确定了大黄、白芨、重楼等群众参与度高、投资见效快的品种,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5000亩。小洋镇重视院校合作,与省科技厅和陕西理工大学联合在鲁家坝村新建了秦巴山区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实验示范站,育大黄苗200亩,种植中药材800亩。

        (二)政策激励,积极培育(引进)经营主体。中药材作为一项产业来抓,离不开产业资金的扶持与带动,更取决于能人大户和龙头企业的带动。长岭镇加快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社)。国耀公司、瑞祥专业合作社在碗厂沟、九阵坝两村林下连片种植中药材3000亩以上。为龙头企业提供五年免租优惠厂房,成功引进涉药企业“陕西美芝参菌业有限公司”,填补了我县天麻菌种培育加工空白,目前,已建成标准化菌种生产车间1500平方米,设计产能100万瓶,已正式投产。青水镇引进重点中药材企业2家,培育了6个专业合作社,按照“龙头企业带合作社,合作社带贫困户”的模式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2019年完成了大黄等中药材种植2663亩,育苗670亩。大池镇充分发挥小额贷款和互助资金贴息项目支持作用,为2家公司贷款580万元发展中药材产业,贴息29万元,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的发展积极性。

        (三)加大投入,夯实基地及园区建设基础。中药材产业是包括中药农业、中药工业、中药商业和中药知识业的具有竞争力的生态环保型优势特色产业。要想长远高效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必须科学化、规模化、专业化运行,那就离不开基地建设和企业(合作社)带动。由县城投公司负责,邀请省建筑设计院对园区进行可研和修建性详规编制,占地380亩的镇巴县中药材产业园区建设已启动。长岭镇整合资金650万元建成了碗厂沟村至九阵坝村龙王沟10公里产业观光道路,有力地促进了该镇中药材产业发展。永乐镇建成4处中药材种植基地,并配套建设产业路3条,总里程6.5公里。大池镇先后投资近800万元,建成了产业道路5条,完成水利工程建设5处。

        (四)创新机制,强化技术服务功能保障。依托县科技进步促进中心技术支撑,创新技术服务平台,与多家经营主体及科研院所积极沟通协调,极力优化提升技术服务功能环境,在技术人员培训、品种引进、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激发企业内生动力,发挥企业自主研发主体作用。中药材企业在大黄规范化栽培和加工方面取得了“药用大黄仿野生栽培方法”和“药用大黄加工方法”2项发明专利;在栝楼种植技术方面取得了“双边栝楼种子繁育方法”的发明专利。“珍稀濒危中药材仿野生引种驯化”成果通过省级科技成果鉴定。制定了镇巴大黄、天麻、重楼、黄精4个重点发展品种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镇巴县十森农业科技发展公司攻克“花粉直播、露天驯化”白芨育苗技术难关,成功驯化白芨苗2000万株,为全县首例。长岭镇制定奖励激励措施,鼓励能人大户技术培训和创新。碗厂沟村王清武,自学花粉繁育技术,坚持种植天麻,每年仅此一项收入在2万元以上,起到了很强的带动作用 。

        二、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一)产业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全县四大主导产业重点发展的认识还不到位,部分干部思想不够解放,认为中药材产业发展是企业赚钱、农户自身发展的需要,与其关系不大。大多数合作社过于依赖政府,产业发展都处于起步阶段,组织化程度低,发展不均衡,呈现小、散、杂、乱的特点,还没有形成赚钱效应,自我投入能力不足,种植规模小,对市场销售预判不足,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中药材产业链不完整,自然生产条件差,现代农业技术装备和设施缺乏,田间生产、采收和产地初加工环节的机械化严重滞后;药材产地加工条件落后,技术粗放,产品质量认证体系建设滞后,精深加工能力严重不足,资源综合利用不够,产品都是加工型初端产品,附加值不高。企业对药材市场信息反应滞后,缺乏价格预测和风险预警手段,种植户对中药材市场信息获取渠道少,极易形成“一窝蜂”式的盲目种植或抛荒。产业园区配套建设服务有些滞后,截止目前,完成前期征地30亩,河堤、防洪沟、桥梁工程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基本完工,入园企业少且还未正式投产运营。

        (二)配套政策指导还需加强。自2017年以来,中药材企业仅依靠县级每年整合资金,扶持产业发展存在一定难度。特别是中药材是生产周期较长的产业项目,不仅种苗、生物农药、有机肥等投资大,而且水、电、路基础设施配套难,保鲜库、烘干室等基础设施无资金兴建,致使种植户、合作社和初加工企业都有为难情绪。中药材产业发展服务体系不完善,未成立或加入相关中药材行业协会,龙头企业带动不足,大多数企业为单打独斗,技术交流及沟通较少,硬件设施不完善,资源整合不强。比如:项目申报指南中前置条件是企业(合作社)带一户农户必须栽植9亩的要求,存在为完成任务而不注重质量的现象;产业扶持资金没有涉及到大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补助;天麻和大黄药材产业,企业都在重复投入加工设备,但企业自身产出药材远远不能满足设备的加工产能,致使设备长时间荒废,造成资源浪费、经济受损。

        (三)技术服务力量支撑不够。虽然现在以专业合作社种植为主,通过统一调配资源,在种植技术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总体来看,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仍是制约中药材发展的最大短板,尤其县上专业的技术指导团队仍显杯水车薪,无法满足现实需要,大专院校的技术扶持力度又不够,而且没有现代科研的支撑,实现中药材产业的稳定发展就难上加难。各企业(合作社)缺乏对中药材种子种苗生产、经营和流通的有效管理,源头生产上种源混杂、质量参差不齐、良种覆盖率低下,且自身专业不熟,盲目引种,加之前期专业技术力量指导不够,造成损失较大。比如:引进甘肃大黄品种,由于水土不服,成长两年自然枯死。还有轮种的品种选择存在盲目跟风,没有专业的指导,风险较大。

        三、对策和建议

        (一)坚定信心,形成产业发展的良好格局。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发展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坚定工作信心,进一步解放思想,持续抓好县政府关于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决定,坚持多点发力,持续弥补短板。处理好当前与长远、产量与质量、传统与现代的关系,根据市场规律,积极正面正确引导,带动全县广大中药材种植农户持续稳定增收,形成产业发展的良好格局。进一步完善风险防控机制。积极探索购买保险的方式,并加大产业后期规划及建设,依托企业共同降低种植户发展风险;加快建设中药材生产供给和市场需求信息数据库,建立中药材交易信息网络和信息交流渠道,推进供求对接、产业调控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收集分析当前市场行情,灵通信息,降低种植户盲目种植和盲目交易带来的市场风险。

        (二)开拓创新,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政策。要切实发挥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引导、指导、推动作用,创新工作思路,用好用活上级产业发展政策,完善出台指导性操作性强的中药材产业配套政策。指导成立中药材行业协会,加强行业自我管理和服务,统一研究提供中药材政策导向、技术指导、行业交流、营销信息等服务体系,指导企业和合作社选择本地适生、药用品质高的品种推广种植,防止盲目种植和炒作种苗、种子的现象,推动中药材产业长远发展。搭建各类有利于市场交易的平台,准确发布全国各地市场价格和市场需求等相关信息,拓展全县中药材的销售渠道,整合生产、加工、销售各类资源共享,实现产365提供参考号BAVF_365bet开户地址_365地址一体化,形成整体合力,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加大项目资金投入扶持力度,鼓励规模化种植,对良种选育、基地建设、技术培训与示范推广等环节进行重点扶持。面对当前中药材发展厂房建设等成本大的实际,县政府应大胆尝试,将基地建设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一并纳入奖扶政策,充分调动企业(合作社)的积极性,扩大种植规模,为引进加工企业奠定坚实基础。

        (三)多措并举,加强技术指导服务力量支撑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成败与专业技术人才的指导服务密不可分。一是多渠道充实专业技术指导服务力量,加大专业技术人才的培训力度,突出以本乡本土人才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为培训重点,为各镇培养2-3名专业水平较高的技术人才,保障中药材产业的健康发展。二是创新培训方式,以理论培训和现场演示相结合的方式为主,鼓励组织药农或合作社技术人员到外地或周边县考察学习,学习先进经验和做法,提升专业技术水平。三是整合全县农科领域的专家技术资源,发挥本土有影响的能人的作用,每年选聘人员组成技术服务组,到各镇负责技术指导交流,强化产前产中产后技术服务,提高种植户种植和管理水平。四是搭建信息技术交流平台,强化校企合作,激发企事业和专业合作社的内生动力,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做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性企业主。不断从外地引进市场前景好、价位高、生产成本低的药材试验示范,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四)抢抓机遇,加快全产业链布局建设进度。中药材产业是具有竞争力的生态环保型优势特色产业,县政府要积极引导,鼓励以企业为主体,科学进行中药材全产业链布局。一是坚持扶优扶强理念,继续围绕县上确定的大黄、天麻、重楼、黄精4个重点发展品种加快基地建设,促进产业规模化、科学化和专业化发展。要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加速其壮大发展,突出龙头企业引领带动,抵御市场风险。二是抢抓脱贫攻坚、苏陕扶贫协作等政策机遇,综合考虑企业实力、辐射半径、带动能力等因素,布局并加快产地初加工企业建设。同时,坚持文化旅游、乡村振兴等战略,科学规划,实现“三产”融合发展。三是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大商招有实力的企业,做好企业入驻各项服务工作,加快镇巴县中药材产业园区建设步伐,切实解决产业发展销售问题。四是强化品牌建设,增强竞争力。要加强与科研院所和龙头企业的合作,加快建立标准化生产体系及产品质量认证标准,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强化自主区域品牌和企业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增强竞争力,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生产效益,带动优势转移、产业扩张和效益升级。

                                                                                                          (镇巴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

        主办:汉中市人大常委会    站点地图

        地址:汉中市民主街

        邮编:723000

        汉中人大网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
        “汉中人大网”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弃